手足口病進入高發季 這些預防措施應牢記
發布時間:2023-04-21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582 次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關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提示。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強、多在托幼機構和學校等集體場所暴發的乙類傳染病,每年自3月下旬開始,發病率逐漸上升,而進入4月之后,更是春夏高發季節,將一直延續至6月。
在新冠、甲流之后,家長和孩子又應該如何面對手足口病的挑戰?
孩子不會表達,家長如何盡早發現癥狀
“前段時間,臨床上接診的甲流患兒比較多,目前趨緩,手足口病患兒也在陸續就診。每年四五月的春末夏初都是傳染病高發季之一。
手足口病和其他傳染病類似,大多在校園內傳播。它通常是由于如柯薩奇病毒A16(CoxA16)、腸道病毒A71(EV-A71)等感染而引起的出疹性、傳染性疾病,可通過呼吸道及接觸傳播,好發于5歲以下的患兒。
接觸手足口病患者后,患兒可出現發熱及皮疹,皮疹呈離心式分布在手、足、口、臀部等部位。
“不少患兒的年齡較小,有時候也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特別關注。”普遍情況下,如發現孩子發熱,就要警惕是否患上傳染病,“但手足口病和其他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傳染病不同,會出現皮疹、皰疹,一開始并不明顯,而有些患兒的皰疹出現在咽部、口腔,就會明顯不愿喝水、吃飯、流口水增多,說明他們疼痛不適。家長一旦發現此類情況,應高度警惕是否為手足口病。”
臨床上也有一些沒有典型皮疹癥狀的患兒,這會增加臨床診斷的難度。“因此,CoxA16、EV-A71等病原的特異性核酸檢測對輔助診斷非常重要。”
并非只有手足口病會有出疹性癥狀,如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風疹以及川崎病等也可能有類似表現,需專業醫師診斷后及時治療。
做好應對:疫苗、手衛生、通風消毒
手足口病通常在第3至5天時最嚴重,治療過程中,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情況,若不適應及時就醫。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兒為輕癥,不必太過緊張,但也有極少患兒會轉為重型、危重型,“尤其需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驚厥或噴射樣嘔吐,如果有,則說明已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而更嚴重者則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疝、呼吸困難、紫紺、血性泡沫痰、休克等循環功能不全。”
目前,手足口病尚無特效抗EV藥物。但有研究顯示,α干擾素噴霧或霧化有不錯的療效。
那么,如何在高發季節防患于未然?
首先是接種疫苗。
EV-A71滅活疫苗可用于6月齡至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對于5歲以上兒童,暫不推薦接種該疫苗。對于不少家長關心、擔心的甲流感染,則建議在每年9、10月進行接種,從而應對秋冬季高發,現階段暫不推薦EV-A71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其次,如果尚未接種疫苗,但已有身邊的同學感染,應記住口訣——常洗手、勤開窗、喝開水、食熟食、曬衣被。“患兒的唾液、糞便、嘔吐物等都可能導致病毒傳播,如果在教室內沒有做好開窗通風、定期消毒和孩子的個人手衛生等,就會導致感染風險上升。”
洗手間等公共場所可用84消毒液等做好重點消毒,孩子應在老師、家長的督促下養成洗手習慣,午睡前后也要做好環境通風。
最后,如果孩子已經感染,至少需要居家隔離兩周,勿與其他同學接觸,積極對癥處理。隔離期內,如果咳嗽變多、精神差、驚厥、頻發嘔吐、皮疹加重等,應立即就診。“手足口病解除隔離的條件為:隔離期滿且無新發皮疹。
因此,如果患兒隔離期滿,但仍有新發皮疹或皮疹未全部結痂,建議延長隔離時間。”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上一篇:骨質疏松患者運動要科學
- 下一篇:查出頸動脈斑塊,改善不良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