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有信號,除了無痛腫塊,還需留意5種異常
發布時間:2024-10-17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1334 次
一、胸大和胸小,哪個更容易得乳腺癌?
乳腺癌其實是乳腺上皮(導管或小葉上皮)組織過度增殖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
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公布過一組相關數據,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約230.89萬,占全球總新增癌癥病例數的11.6%,是全球發病數量第二大的惡性腫瘤。
我國乳腺癌近年來也越來越高發,而且有年輕化趨勢。
有人說乳房大乳腺癌風險越大,但實際上這兩者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因為乳房最主要的兩個成分就是脂肪和乳腺體。
乳房大的人多是因為脂肪多,而乳腺癌是乳腺上發生的癌變,所以乳房大和患乳腺癌的幾率并沒有因果關系。
相反,胸小的人更容易出現“致密性乳腺”,也就是乳房脂肪少、腺體多,那么乳腺癌發生率自然也更高。
有醫生曾指出,我國女性有致密性乳腺比例超過50%。而且臨床調查發現,致密性乳腺相對于脂肪性乳腺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要高出4.7倍。
除了胸部因素外,乳腺癌還容易盯上以下人群:
1、經常抽煙喝酒、作息不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者;
2、有多次流產史,或性生活混亂、不和諧的女性;
3、心理壓力巨大或曾出現巨大精神創傷者。
4、如果一側曾出現乳腺癌的,另一側患癌風險也很高,尤其是屬于小葉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5、有長期接觸外源性雌激素過往經歷;
6、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特別是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女性;
7、12歲以前就月經來潮,且閉經過遲(52歲以后);
8、超40歲高齡未孕或頭胎產在35歲以后;
9、家族有親屬患過乳腺癌,特別是母親或姐妹等直系親屬,曾在絕經前發病或患癌;
二、出現這5種癥狀,需警惕乳腺癌來臨
乳腺癌其實并不是無癥狀可言,任何疾病都會有自己的發病信號。
對此西南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彭韻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博士王浩斌表示,如果乳房有以下“征兆”要注意可能癌變風險。
1、乳頭、乳暈異樣:比如乳頭回縮或抬高,就是受腫瘤距離乳頭位置及侵犯乳腺內的大導管時引起的癥狀。另外還可以觀察乳頭皮膚及乳暈附件是否出現瘙癢、潰爛、結痂、脫屑,水腫等情況。
2、乳房不對稱、乳房腫塊:乳房不對稱或者輕按左右乳房各部位,乳房有明顯腫塊、觸痛等異常;
3、乳頭溢液:經常性溢液,而且還有帶血的情況要注意。
4、皮膚改變:腫瘤還可引起患者皮膚出現脫皮、紅腫或潰爛、“橘皮征”、“酒窩征”等征兆。
5、腋窩淋巴結腫大:輕按腋窩處能否感受到質地偏硬、可推動的腫塊,乳腺癌晚期會在鎖骨和對側腋窩感受到轉移的淋巴結。
此外對于提高乳腺癌早期發現率,注冊營養師、健康管理師胡忠東建議女性絕經前,可以在月經來潮后2周內進行自我檢查。
觀察乳房對稱性,膚色變化、乳頭有無凹陷等;自內而外畫圈式輕觸乳房,觀察是否有腫塊、硬結;輕按乳房外及腋窩處,檢查有無腫塊;按壓乳暈觀察有無乳頭溢液。
乳腺癌和其他癌癥一樣,越早發現干預效果越好,目前臨床常用的乳腺癌篩查手段包括乳腺檢查、乳腺X線攝影、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成像等手段。
一般風險女性人群可以40歲后定期進行乳腺X線攝影篩查,周期為每2年1次,有乳腺組織致密的女性可以聯合乳腺X線攝影與超聲檢查,提高診斷準確性。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議40歲前就接受乳腺篩查。
三、預防乳腺癌,日常不妨多吃4類食物
乳腺癌的出現還和個人飲食習慣也息息相關,特別是長期攝入煎炸、高脂類食物、加工腌制肉制品,或者大豆或豆制品、雜糧攝入量較低,經常抽煙喝酒,都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對于如何預防乳腺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建議可以從以下食物改善入手:
1、深色果蔬
多吃深綠色或橙黃色蔬果,這類蔬菜水果大多含有較高類胡蘿卜素。而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病率和血液中類胡蘿卜素的濃度成反比,因此多吃這類食物可以增加人體類胡蘿卜素含量,減少乳腺癌發病風險!
2、多用茶籽油和橄欖油
食用油可以多選擇茶籽油、菜籽油或橄欖油,這類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更有益,而且耐熱性比較好,不會因為高溫產生致癌物質。
3、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比如圓白菜、西蘭花等,這類蔬菜被檢出含有一定的硫甙類物質,多吃有防癌作用,此外還具備多酚類和多種維生素等豐富的營養素。
4、把一部分紅肉換成魚
有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病率和飲食攝入的脂肪酸含量有關,建議多吃魚類食物,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少吃紅肉,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發生。
除了飲食,生活中也要注意保護乳房,研究顯示,日常精神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等生活習慣也會增加乳房健康隱患,因此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哦。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上一篇:全谷物對人體好處
- 下一篇:痛風對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