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護理 曙光照進現實
發(fā)布時間:2018-05-17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4510 次
智能設備匹配人工核對 減少出錯可能性
在人們的印象中,輸液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治療方法。然而,一家三甲醫(yī)院每天的幾千袋靜脈注射藥物的調配,其實需要幾十個醫(yī)護人員手動調配出來。盡管有核檢,但仍會有患者藥液不匹配、藥液感染等個別問題的出現,這一直困擾著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
在今年的醫(yī)博會上,一種全自動靜脈藥物調配系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據了解,該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和機械傳輸手段,實現了從“預配”(排藥、選藥、消毒、選擇液袋、核對)、配液、廢棄物管理到成品分揀等人工操作及復雜管理過程的自動化,成倍提高了配液速度,藥液污染、人員傷害、耗時費力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據某省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科護士所述,目前,該院的靜脈藥物調配尚未實現自動化,但每天給患者發(fā)的口服藥,都會由機器統一擺放。“為了確保用藥安全,機器擺放的藥物也需要人工核對。”齊陽補充說。
除了藥品發(fā)放,能夠承載患者所有情況的移動終端系統也給護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進行治療操作的時候,護士可以用掃碼機掃患者對應的二維碼,病人的所有情況都能在終端顯示,包括用藥醫(yī)囑、檢查單、病程進展以及需要注意事項,如特殊的細菌感染、危急值化驗結果等,護士可以再次進行核對,減少差錯發(fā)生。”
該醫(yī)生表示,她的最大感受是護理的效率提高了,“以前護士不僅要謄寫患者的各項指標,還要填一些表單,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現在護士在系統里操作,又方便又準確。護士們能夠留出更多的時間回歸護理工作,也能更有效地與病人溝通。”
人力用在刀刃上 護理質量大提升
由于病床多、輸液量大,護理人員相對不足,醫(yī)院里經常是病床呼叫鈴聲此起彼伏,護士們忙得不可開交。在智慧醫(yī)院的環(huán)境中,新型技術設備不僅能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也能為護士群體減少工作量。
某院脊柱外科護士,應用智能監(jiān)控輸液系統之前,她的直觀感受是,過去好多病床同時呼叫護士換液、拔針,護士們忙得團團轉。全閉環(huán)智能輸液管理系統上線后,護士的工作節(jié)奏得到了極大改善。
據介紹,這套系統是由患者床旁的液體余量感應器、遍布病房的傳導裝置和護士手中的PDA設備組成。而液體余量感應器是智能輸液管理系統的“核心”,采用了稱重原理來實時反應患者輸液進度。據介紹,感應器滿電狀態(tài)最多可連續(xù)使用21天。
“輸液瓶掛在液體余量感應器下,能有效監(jiān)測輸液剩余量,當液體少于5毫升時,感應器將向護士站和PDA發(fā)出警報,提醒該換藥了。同時,設于護士站的顯示屏上,輸液袋圖標實時顯示患者輸液的剩余量,護士只要看一眼屏幕,就能了然患者的輸液狀況,從容有序做好準備和安排”,醫(yī)生介紹到。
此外,該院還設置了智能化病床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將醫(yī)生、護士和病患三者科學聯系起來,通過這一系統來實現病患風險防控。“每位患者我們都會根據風險層級用不同顏色進行區(qū)分標識,比如橙色是中度危險、紅色是高危……”某院脊柱外科護士長表示,護士對病人評估后進行級別調整,經過這個提醒,醫(yī)生、家屬和病人也會注意,大家一起做好風險的防控,有助于加快病人的康復。“未來醫(yī)院或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實現更為精準的個性化管理。”
智能助手分擔工作 讓護士回歸護理
盡管日常工作已經十分忙碌,但護士還要承擔許多耗時又重復的其他工作。運送材料、轉移病人、幫病人交費……一位年輕護士表示,“太多的時間花在了重復低效的工作上,希望在未來,這些情況能得到解決。”
讓護理力量回歸病人,護士需要得到極大支持,某省市人民醫(yī)院就此做出了嘗試。該院引進智能導診機器人,在該院神經內科、普外科、檢驗科充當護士的小助手。該院神經內科一區(qū)護士長唐欣慧表示,機器人能代替醫(yī)務人員做很多繁瑣、重復、機械性的工作,如運送文件、標本、藥品等。
“智能機器人的使用,能有效解決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夜班等薄弱時間段,它的作用尤為明顯,能提高工作效率。”唐欣慧補充說。
據了解,護士除了一般的護理工作,還要兼收治療費用。“護士代為收取費用的情況并不少見,病房、急診都隨處可見。如果能全面實施患者自主線上交費,護士將有更多時間投入護理工作。”一位資深護士介紹說。“此外,護士還常常負責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如果能開發(fā)出自動進行健康宣教的儀器,護士的工作結構也會被優(yōu)化。”
除了智能化的大型設備,一些機械設施也能有效地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如排痰機。顧名思義,這是一臺幫助長期臥床的病人排痰用的設備。“護士長期進行拍背排痰,工作量很大。但是這種儀器目前重癥監(jiān)護室才有,希望能夠得到普及。”
對智慧護理方式的探索,或能填補我國的護士缺口,同時提升護理質量,有效助力專科護理發(fā)展讓引領的聲音更嘹亮,惠及人類健康。
- 下一篇:專家觀點:聚焦造血干細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