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么養生?專家都不會告訴你的秘訣!
發布時間:2020-09-25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398 次
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于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
秋季由于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以下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幾個方面談談秋季養生應注意的問題。
1、秋季衣著要寒溫適宜
初秋時節,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而隨著氣溫的下降,適宜的冷空氣刺激,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提高機體對低溫的適應力。
2、秋季鍛煉要保護陽氣
這個季節一天內溫差較大,夜間要適時增加衣被,防止秋季寒夜的傷及陽氣。
秋天是人體的精氣都處于收斂內養的階段,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循序漸進,當周身微汗既可,以使精氣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對年輕人而言,爬山是不錯的選擇,中老年人則可以選擇慢跑或者散步。
3、秋季進食以溫潤為宜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有很多種蔬菜水果上市,應當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瓜果,如百合,山藥,荸薺、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紅棗、蘋果、梨,柑橘等。
另外,蓮藕、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及各種菇類,也很適合進食。既可潤肺,又能調和脾胃。
4、預防抑郁要情緒樂觀
中醫認為,七情不暢,百病叢生,秋季也是人們抑郁焦慮多發季節,所謂 “多事之秋”就是指的這種情況,那么調解情緒,也是秋季保健的重要方面。
胸懷坦蕩、處事泰然,開朗樂觀的處事態度,對于預防抑郁癥,焦慮癥的發生與復發有很重要的意義。
5、預防秋季干燥
秋天氣候干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干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
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
為了防止皮膚干燥可涂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干燥皸裂加重。
入秋養生三妙招
早搓手
早晨起床后,人體各器官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將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可采取搓手的方式,通過刺激手部經絡穴位,讓沉睡一夜的身體重新振奮起來。
1、搓手掌:手掌內側有肺經,另一邊是心經,中間是心包經。早起先搓手掌,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復蘇。
2、搓合谷:合谷穴位于虎口下方,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早起氣色不好,搓一搓合谷穴,面色立馬紅潤起來。
3、搓手背:手背條更重要的經絡,叫做三焦經。三焦經對應著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每天搓搓手背,有效調理內分泌。
午曬背
從中醫上講,人腹為陰,背為陽。這是因為人體經脈當中,陽經多行于背部,陰經多行于胸腹。而中午,則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午曬背,更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
從西醫的角度講,曬太陽還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幫助鈣的吸收。
注意1.曬背要避開風口位置,曬后不要立即減衣,以免著涼;
注意2.曬背時,不妨摘下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這樣補充陽氣的效果更好。但是不要過久。
晚泡腳
經常手腳冰涼、痛經的人,堅持泡腳,可以驅寒祛濕、改善氣血、緩解痛經。
家里有老人風濕骨痛、關節痛的,每天泡個腳,可以緩解關節炎、老寒腿、神經發麻的狀況。
平時氣虛、體寒的人,泡腳能預防感冒,緩解感冒癥狀。
因為泡腳能加快新陳代謝,所以堅持泡對身體有幫助。
注意1.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注意2.糖尿病患者、足部有傷口者,請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泡腳。
文章來源:騰訊健康
- 上一篇:秋分過后,正值養肝好時節?
- 下一篇:秋季飲食應該注意哪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