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準備沒做好,體檢可能白費?體檢的15個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1-10-13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536 次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檢,作為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規范體檢才能更真實地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
但許多人對體檢的認識不足,一遇到體檢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體檢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啊?
體檢中放棄肛檢可以嗎?
體檢里轉氨酶升高就是得肝炎了嗎?
體檢前、體檢當日、體檢后一共15注意事項,跟大家聊聊體檢的事。
體檢前的注意事項
1、飲食清淡
食物中的糖分、脂肪、蛋白質進入人體會引起身體各項指標的浮動。
為了保證體檢結果的準確性,體檢前3天應盡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減少動物內臟、動物血制品等食物攝入,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飲酒、飲用咖啡或濃茶。
2、合理空腹
很多有血液檢查的項目都有空腹的要求,所以一般都會提醒體檢的人,在體檢前一天晚飯結束后不要再進食。
體檢當日早晨不要吃早餐也不要喝水。有的體檢機構甚至會標注要在體檢前一晚20:00之前吃完晚飯。
有的人會問:“那我不吃晚飯,空腹的時間長一點是不是結果更準確?”當然不是!
過度空腹也會影響血液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如血糖會因空腹時間太長而降低出現低血糖。
一般保持10-12個小時的空腹時間即可。
3、避免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會引起血液及體液成分的變化,所以體檢前一天以及體檢當天早上盡量都不要做高強度的鍛煉。
4、不要貿然停藥
這一條是針對慢性疾病患者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可以按照日常服藥習慣,飲用少量水正常服藥。
糖尿病患者可以將藥物隨身攜帶,在完成需要空腹的體檢項目、進餐后及時服藥。
身患慢性疾病的要將自身疾病與服藥情況告知體檢醫生。
但是服用維生素C、減肥藥或者抗生素類藥物的建議體檢前三天停止服藥,如不能停止建議暫緩體檢。
如您打算進行呼氣試驗,則需要在檢查前停用抗生素及胃藥一個月。
若進行胃腸鏡等檢查,則需一周前停用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如:波立維、阿司匹林。
5、不要熬夜
熬夜會引起體內內分泌的變化,導致體檢指標異常。因此,體檢前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有長期熬夜習慣的朋友,準備體檢的話,盡快調整一下作息。
6、女性朋友避開生理期
女性在生理期內分泌變化較大,身體還可能會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疼痛,且女性經期是不能尿檢和婦科檢查的。
所以,女性體檢盡量選擇生理期結束3-5天及以后。
7、避免性生活
部分體檢項目要求體檢之前不要發生性生活,如經陰超。如果不確定,可以咨詢一下。
體檢當日的注意事項
1、出門前檢查所需證件是否帶齊。
2、提前查好路線估算時間,盡早到達體檢地點,盡量能在7:30-9:30之間完成空腹采血,避免空腹時間太長影響指標。
3、著裝盡量舒適方便易穿脫。女生建議不要帶耳釘、項鏈等首飾,不要穿有金屬裝飾的內衣,不要穿連衣裙、連褲襪、長筒襪等,不要化妝,不要戴隱形眼睛。
男生不要打領帶,不要穿緊身衣褲。
4、如實告知體檢醫生自身的健康狀況,女性要及時告知是否懷孕、有無性生活。
孕婦不做放射性的體檢項目。婦科檢查或經陰彩超檢查僅限于已婚或有性生活者,無性生活的可以不用做。
5、不要因為害羞或者怕麻煩省略體檢項目。肛檢是體檢中經常被放棄的項目,但肛檢對發現早期腸道腫瘤有著特殊意義。
為了身體健康著想,還是克服一下心理因素吧!
6、進行膀胱、前列腺、子宮等相關部位的B超檢查時需要憋尿。按一按小肚子,恰好能忍住尿意就可以了。
體檢后的注意事項
1、重視檢查結果
很多人以為體檢項目都檢查完了,吃個早餐就結束了。其實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步——解讀體檢報告。
正確解讀體檢報告有助于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對檢查結果視而不見,可能這次體檢就白檢了。
所以,請鼓起勇氣,端正態度,好好閱讀體檢報告。自己看不明白的建議請醫生幫助解讀,千萬別只是上網查,不然可能一查就是“大病”。
兩個體檢指標異常。
(1)轉氨酶升高就是患了肝炎?
不一定。
肝功能是否正常,通常體現在兩種轉氨酶的指標上,一種是谷丙轉氨酶(ALT),另一種是谷草轉氨酶(AST),當ALT、AST明顯升高時表示肝損傷,但造成肝損傷的不只有肝炎。
酗酒、肥胖、脂肪肝、化學藥物中毒、寄生蟲病史都有可能引起肝損傷。另外,在劇烈運動和月經期間,血清轉氨酶也是會升高的。
所以,轉氨酶升高不要慌,先去咨詢醫生,根據醫生建議反思一下自己近期的飲食作息。但是轉氨酶如果長期升高,那就建議去專科就診,進行進一步的篩查。
(2)腫瘤標志物超標就是患癌了?
也不一定。
如果發現腫瘤標志物超標,首先,和正常參考值對比,看看超標了多少。如果超標很多,那癌癥的可能性比較大,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確定。
如果超標不多,需要進行復查或者其它的輔助檢查以排除早期癌癥的可能。
如果復查后指標明顯升高,則可能是癌變在發展;但如果沒有明顯升高,則可能是良性病變。
日常的體檢是篩查危險因素,不是疾病診斷,要重視但也不要過度恐慌。遇到指標偏高或偏低,及時問醫生。
2、妥善保存
你們的體檢報告拿到手是不是扔了或者放在角落積灰?
這樣有點浪費了,體檢報告可以保存起來,與以往的病例一起作為健康檔案,在以后就醫時可以作為參考。
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供信息交流,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