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电影在线看-日韩电影在线一区-日韩电影中文字幕-日韩电影中文字幕在线网站-日韩电影专区-日韩二区

 健康成就更多可能醫學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醫學新聞

腎病該如何判斷,肌酐又和它有什么關系呢?

發布時間:2023-05-0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557 次

腎病該如何判斷,肌酐又和它有什么關系呢?

腎病該如何判斷,肌酐又和它有什么關系呢?


一、肌酐偏高就代表腎出現問題了?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一些不良的習慣對人們的腎臟功能要求越來越高,腎損傷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人都要面對的健康難題,肌酐一詞卻鮮為人知,其實肌酐和腎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肌酐,是人體肌肉內肌酸在經過不可逆的非酶脫水反應后產生的代謝物,當肌酐進入血液后就會被稱為“血肌酐”,而人體內幾乎所有肌酐都必須經過腎臟內腎小球的處理,跟隨尿液以“尿肌酐”的形式才可以排出體外。


由此可見,肌酐水平的變化其實和腎小球的“工作效率”有關,肌酐越高,就意味著腎損傷可能性越大越嚴重。

臨床上也將血肌酐作為腎病判斷的指標之一,不過不同醫院對血肌酐的換算方式不同,標準也各有差異。


一般來說,血肌酐維持在44-133微摩爾每升就是正常,超出133微摩爾每升就有腎損傷,也被稱為炎癥損傷期,186微摩爾每升是腎功能損傷期,451微摩爾每升代表腎衰竭,而尿毒癥患者肌酐指數可達到707微摩爾每升。


從根源來看,肌酐水平的多少由肌肉總量決定,和其它因素無關,但是一旦肌酐產生,在人體內水平高低就由腎功能決定。


肌酐水平過高的原因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腎臟本身出問題的原發性腎病,如:急性腎損傷、慢性腎病,另一類就是其他疾病影響腎臟的繼發性腎病,比如: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腎病、婦科腫瘤引起腎積水、前列腺腫瘤等等。

此外,單一的肌酐升高并不能百分百代表腎損傷,還需要結合肌酐清除率、腎小球濾過率和其它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


二、哪些檢查可以確診腎?。?/span>


腎臟是人體的“代謝工廠”,一旦它出問題,患者的健康狀況就十分堪憂,所以快速、準確的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找出腎病蹤跡!


1、腎功能檢查

腎功能檢查主要看3個指標,分別是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其中血肌酐上面已經詳細講過了,而另外兩個也很重要。

尿素氮:也叫血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產生的一種含氮化合物,其主要排出通道也是腎小球,正常值一般為2.86-7.14毫摩爾每升,但是容易受飲食影響。

尿酸:嘌呤代謝的產物,主要存在于尿液,最容易受腎功能影響,水平敏感性超過肌酐和尿素氮,同樣也容易受飲食影響,所以只能作為輔助證據,比較適合判斷痛風和尿尿酸血癥。


2、尿常規

尿常規主要看的指標是蛋白質和尿潛血,具體要看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潛血隱血、酮體、葡萄糖、尿膽原和PH值等等。

蛋白質:尿蛋白也和腎損傷大有關系,但是容易受飲食、運動的影響,因此一般要看24小時尿蛋白定量,醫學檢查中“+”代表陽性,“-”代表陰性,陽性就意味著腎損風險。

蛋白質出現+號就要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0-0.15克表示沒有,3.5克意味著大量尿蛋白,0.45克是臨床治愈標準,意味著蛋白質對腎的負擔較小,1-3.5克由輕到重是腎損傷的嚴重程度。

尿潛血:一般健康人的尿液中紅細胞不會超過3個,一旦超過50個,尿液會變紅,叫做肉眼血尿。尿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受其他因素影響,就很難檢測出紅細胞,因此主要看血紅蛋白水平。


3、其它檢查

腎臟B超、免疫五項和腎穿刺等3類也是臨床常用方法,還有血常規和肝功能檢查結果,其中血常規一般看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肝功能檢查要看白蛋白、總蛋白、球蛋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等等。

醫學技術的進步讓人們有了很多發現腎病的方法,不過生活中患者自查也是一種不錯的檢查手段。


三、腎出現問題,身體會發出這4個“警報”


腎臟一旦受到損傷,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難以排出,長期積累在體內就會造成損害,引發一些癥狀,如果有這幾個癥狀,一定要注意,或許是腎臟在“報警”。


血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的紅細胞數量過多,導致尿液變色的現象,一般紅細胞數量超過50才可以出現血尿,也叫做肉眼血尿。


皮膚瘙癢

腎損傷后,腎臟功能性下降,對廢物、毒素的處理不及時,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皮膚產生刺激,再加上水分代謝失衡,就會造成皮膚干燥和瘙癢。

此外,腎病也會引起人體內營養成分和代謝物質的變化,比如:維生素A、鈣磷元素、甲狀腺功能等,從而導致皮膚瘙癢。


蛋白尿

尿液中一般是不含蛋白質的,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存在一些蛋白質,外表看起來會有白沫,一般腎損傷得到治療就會逐漸恢復。


水腫

腎病嚴重時腎功能下降,有時會導致身體水分難以排出,造成水鈉潴留,引發水腫,最常見的就是眼瞼水腫。

除了以上癥狀,一些患者早期由于腎損傷造成身體內的炎癥反應,當發生于身體中部時,有時也會引起腰腿酸痛,而腎功能不全造成的水電解質失衡,也會引起疲勞,因此當身體發生不明原因的疲勞和酸痛時,也要警惕腎損傷。


四、腎病患者能否吃豆腐等豆制品?


雖然人們的健康意識普遍提升,但是面對腎病,仍然存在許多錯誤認識,對腎病的治療造成了阻礙。

腎病患者其實是可以吃豆制品的,不過和豆制品相比,加工后的豆腐和豬瘦肉、牛奶、雞蛋等一樣都是優質蛋白的來源,適合慢性腎病患者食用,補充營養。

不過豆制品再好也不能天天、大量地吃,也要學會選擇不同的豆制品,青豆、黑豆和黃豆等富含優質蛋白,但是綠豆、紅豆和蠶豆等和普通糧食一樣。


此外,有的人覺得腎病患者必須吃素,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腎病患者也要保持適量食肉的攝入,這也是獲取重要營養成分的方法,不可以因噎廢食,良好的膳食仍然要做到營養均衡和食材多樣化。

也有一些人認為,檢查中尿蛋白過多意味著蛋白質流失多,因此要大量補充蛋白質,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

因為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廢物都要經過腎臟處理,本身患有腎病的情況下,大量補充蛋白質就會給腎臟增加負擔,無疑是火上澆油。


腎臟就像是人體的“后勤部長”,要處理體內的廢物、毒素、代謝物質等等,一旦出問題,就會導致健康障礙。

生活中,人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腎損,做自己的“護腎先鋒”。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分享到:0 用手機看
#

拍下二維碼,信息隨身看

試試用微信掃一掃,
在你手機上繼續觀看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