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長庚伊海金:感冒、精神壓力大可致中耳炎
發布時間:2018-03-13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5112 次
中耳炎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耳朵的疾病之一,有的人感冒了以后覺得耳朵不舒服,有的人一段時間連續加班后耳痛去醫院診斷為急性中耳炎,這種病有什么嚴重的后果嗎,會不會致聾?
確實有致聾的危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伊海金指出,中耳炎是耳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最重要的危害就是聽力下降乃至耳聾。
伊海金介紹,中耳炎一般分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膿性的中耳炎,而化膿性中耳炎又分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最常見的表現是耳痛、耳部流膿、聽力下降,慢性的表現可能是靜止性的,會造成聽力下降、間歇性流膿,耳鏡檢查會發現鼓膜穿孔。
感冒、精神壓力大可能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關系密切,多數患者都是呼吸道感染致病。病菌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形成化膿性中耳炎;還有一些外傷導致的鼓膜穿孔,外耳和中耳之間的屏障破了,那么外部的感染源就會進入中耳導致炎癥。
有一種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就是挖耳朵,我們的外耳道約為2.5-3.5厘米,有人挖的很深很用力就會把鼓膜捅破,細菌就可能趁機而入導致中耳炎。
精神壓力大與中耳炎沒有直接聯系,但精神狀態決定了全身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差就容易患感冒發燒,進一步會導致中耳炎,把熬夜加班當做一種習慣的白領IT人士很可能因此患病。
相較成人,兒童更容易受到中耳炎的侵害。兒童咽鼓管發育不完全,比較短也比較直,呼吸道的感染更容易傳播,因此兒童的患病幾率高于成人;兒童中耳炎的并發癥也比較重,一方面是因為兒童抵抗力差,另一方面兒童的鼓膜厚,中耳炎導致的中耳積膿不容易把鼓膜頂破,這些膿液出不去就會侵進腦子,引發嚴重的顱內并發癥如顱內感染、腦膜炎。因此兒童急性中耳炎用抗生素控制不住,就很可能要采取鼓膜切開手術治療。
中耳炎盡早治療,避免致聾
伊海金說,中耳炎會引起傳導性聾,表現為鼓膜穿孔、聽骨鏈的損傷,根據穿孔的大小以及損傷程度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傷。中耳炎的診斷并不復雜,通過癥狀、病史的詢問,比如是否有耳朵流膿、聽不清楚等癥狀,再通過耳鏡檢查鼓膜穿孔,做聽力下降程度的檢查,包括用CT檢查乳突鼓室病變等等。
如果鼓膜穿孔小于10%則不會造成聽力損失,但很少見;藥物治療可以通過控制感染治療中耳炎,比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通過抗生素和促排的藥物治療一周左右就可以痊愈;但如果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通過用藥不能恢復,就需要做手術治療,包括鼓膜穿孔的修復,重建聽力。
有一種中耳炎名稱聽起來很嚇人,叫“膽脂瘤性中耳炎”。伊海金解釋,目前稱其為中耳膽脂瘤。雖然不是腫瘤,但性質與腫瘤相似,它會侵犯中耳周圍的組織,向上是大腦,旁邊是出入大腦大血管的神經,顱底骨質,還有腦內負責平衡調節的內耳結構。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手術治療,否則膽脂瘤侵蝕造成各種顱內、外并發癥,如面癱、頭暈、出血等等,危及生命。
你的滴耳劑用對了嗎?
伊海金說,滴耳劑是中耳炎治療不可缺少的藥物,正確使用才能起到效果,即正確的耳浴,要求:
1. 患者側躺耳朵朝上。
2. 滴入三至五滴滴耳劑。
3. 繼續側躺三五分鐘乃至七八分鐘,讓藥劑和病變黏膜充分接觸發揮藥效。
聽上去很簡單的步驟,但還是有不少人沒有做對。第一就是滴的少,點了兩滴就不滴了,藥量不夠;第二是姿勢,患者沒有側躺耳朵朝上,也有的人剛滴完就坐起來,滴耳劑直接就流出來了;第三就是頻率,滴耳劑要求每天使用兩至三次,有的人只做到了一天一次乃至隔天一次。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由于炎癥,黏膜會比較敏感,使用滴耳劑會有一些不適感,但大多數人可以適應;如果感覺十分疼痛,那么不要強忍,需要找醫生更換藥液。
伊海金提醒,滴耳劑是有保質期的,不要長期使用,一般醫生只會開一支一周的量,為了防止變質,滴耳劑可以放到冰箱保存。
需要特別關注的一點:滴耳劑從冰箱取出后一定要用手捂熱到室溫才能使用,這是因為人的內耳對溫度非常敏感,若直接使用,在冰涼的液體刺激下會導致強烈的頭暈。
中耳炎患者能坐飛機嗎?
急性期的中耳炎要盡量避免坐飛機,飛機上的氣壓差會加重中耳炎的病情,延長恢復時間;若是慢性中耳炎處于靜止期,不流膿只有輕微的聽力下降可以坐飛機,日常注意耳朵不要進水,不游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