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鹽飲食是慢病幫兇,限鹽防病從現在做起
發布時間:2018-09-13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922 次
咸,百味之王。
吃鹽,以前是個人問題,但如今卻成為了公眾問題。
不過,要論持續之久,還要說「每天吃多少鹽」這個話題,專家們爭論了30年,中國家庭更是在廚房吵了半輩子。
腐乳、咸魚、榨菜、火腿腸、話梅、掛面、泡椒鳳爪、咸鴨蛋、雞精、豆瓣醬等都是高鹽食品。
著名兒科專家指出,不要給1歲以內嬰兒的輔食主動添加鹽或糖。過早給孩子加食鹽,致使鈉攝入過多,增加今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低鹽真的健康嗎?反轉又反轉的知識點!
這一點得到了大多數臨床醫生的肯定,而在養生達人眼里,低鹽更是和低油一樣是絕佳的減肥原則,于是水煮西蘭花、水煮青菜、水煮雞胸肉等就成了減肥餐的常客。
然而,看似被全民接受且深入人心的知識點,也有被踢館挑戰的時候。
2016年5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發表的一項一項號稱「有史以來研究鹽分攝取量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死亡率相關性最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稱,低鹽飲食沒大家想的那么好,反而會增加死亡率!
一直為限鹽所苦惱的人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喜悅:雜志都發話了,這下我可以放心大膽吃鹽了吧!
但在學術界,這個顛覆性的研究結果像在油鍋中倒入帶了水的蔥花一樣,瞬間炸了,卻苦于缺少有效的數據來辯駁。
終于在2018年6月,《國際流行病學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強調「吃的鹽越多,死亡風險越大!」
這項研究文章同時指出,發表在2016年的雜志的研究成果調查設計存在缺陷,削弱了食鹽攝入量與死亡之間的關系,才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事實上,圍繞「低鹽是否有益健康」的學術爭議由來已久。2014年的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期間,主辦方就 「高血壓患者是否需要限鹽」專門開了一場分論壇,國內心臟領域專家針尖對麥芒展開爭論,最后誰也沒說服誰。
專家們那邊吵得面紅耳赤,不同的數據、研究方法滿天飛,但在廚房里忙著做飯、客廳里等著吃飯的人并不關心這些:不管低鹽還是高鹽,反正每天每頓飯,我總是要吃鹽的。
一天吃幾克鹽更好?中國專家討論了30年!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鹽是生活必需品,它包含的鈉元素,除了給寡淡的食物以咸味,還參與人體滲透壓的平衡等多種生理需求。在傳統醫學中,鹽常常被作為藥引子,具有清火、涼血、解毒、止癢等治療功效。
當鹽與健康之間微妙的關系被發現之后,人們開始意識到要控制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每天到底吃多少鹽最好?專家討論了很多年,但并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成年人每天食鹽最多5g。
在我國,鹽攝入的推薦量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
1989年第一版《居民膳食指南》就提出了「食鹽要限量」的建議,1997年修改為「吃清淡少鹽的膳食」,2007最新版沿用了1997年的說法,并推薦6g的推薦量;而到了2016年,這一推薦量被更改為「6g以下」,大約是一啤酒蓋的量。
最新版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多于6g。
膳食指南從無到有,近30年的時間歷經3次修改,鹽攝入量的健康標準越發明晰,但這也僅僅停留在健康理論層面,真的吃起飯來,中國人夾一筷子咸菜就是英國人一天的用鹽量!
由于長久以來的飲食文化,我國食鹽攝入量一直居高不下,達到10.5g,其中北方人的攝入量更高,而這一數據在1992年是12.9g,2002年是12g。
研究表明,減少食鹽攝入具有明確的降血壓效果,每人每天若能減少6克鹽,高血壓患病率將下降7個百分點,可減少24%的腦卒中和18%的冠心病。
我國的情況:80%的鹽是在廚房添加,中國人想從減鹽中獲得健康收益,必須從每家每戶的廚房做起。
低鹽飲食,你在廚房可以做這些事!
重口味是寫在國人基因里,刻在國人骨子里的飲食習慣,但咸淡可以隨心,健康不可隨意。
飲食習慣雖不是決定健康的全部因素,卻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控的部分,是要維持當下的習慣還是健康的明天,專家其實已經明確說出了答案:要吃鹽,別多吃。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的目標。
1.用蔥姜蒜等代替鹽提味!
很多人做飯覺得少了鹽,食物沒啥味道,你或許可以用蒜、蔥、洋蔥、胡椒、檸檬汁、醋來調味,美味不會打折,反而別有風味!
2.選擇低鈉鹽!
低鈉鹽中10%~35%的鈉被鉀取代,吃同份量的鹽,低鈉鹽比普通鹽含更少的鈉,更有利于預防高血壓等疾病。
但你千萬要注意兩件事兒:低鈉鹽的鉀含量高,腎功能不全患者就別吃了;低鈉鹽的咸度可能下降,很多人會不自覺放多點,這就喪失了低鈉鹽的初衷了!
3.菜快出鍋時再放鹽!
炒菜時,快出鍋時再撒鹽,鹽粒停留在食物表面上,咸味會更加明顯。如果是做湯,且多人食用,建議不要在鍋里統一放鹽,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口味,在碗中分別加鹽。外出吃飯,讓廚師少放鹽!
其實「鹽」也可以像香菜、辣椒、蔥、蒜之類的納入忌口的范疇,所以你在外出用餐時,可以告訴服務員少放鹽,讓廚師幫你減鹽。
4.低鹽飲食從娃娃抓起!
大人的口味很難改變,但孩子的卻可以從小培養,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開始,就有意識控制鹽的攝入量,這會將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