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飲食習慣導致全球一半胃癌發生在東亞
發布時間:2018-10-1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821 次
胃是我們重要的消化器官,是外界食物進入體內進行消化的第一站,和外界的交互密切,也就更容易受到損傷。東亞地區的胃癌發生率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尤其以中國、日本和韓國最為嚴重。
胃癌在我國的發病數和死亡數都僅次于肺癌,排在第2位。為什么胃癌這么喜歡東亞人群呢?研究發現,主要是跟飲食習慣有極大關系。
導致胃癌的飲食習慣一:愛吃腌制食品
有研究證實,含鹽量過高的腌制食品和胃癌的發生率有密切的關系。東亞地區的人都喜歡吃腌制的咸肉或者魚干,還有發酵的泡菜、咸菜等。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都需要添加大量的鹽。
高鹽的飲食可以直接破壞胃黏膜,長期以往,胃黏膜細胞就容易出現癌變。
另外,有些腌制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亞硝酸鹽來防止腐敗,而這種物質會在體內生成有強致癌性的N-亞硝基化合物,這兩種因素都會大大增加胃癌的患病風險。
所以,保護好胃的健康,首先要注意低鹽飲食,少吃腌制的食物。
導致胃癌的飲食習慣二:不愛吃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可以抑制N-亞硝基化合物這種致癌物的生成,從而幫助預防胃癌發生。
建議每天都要攝入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吃一斤,水果半斤,充足補充維生素C和其他維生素、礦物質,讓身體處于一個營養均衡的狀態,更能抵御患癌風險。
導致胃癌的飲食習慣三:不使用公筷夾菜
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慢性胃病,長期發展下去會導致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致癌微生物。
中國人不習慣采用分餐制,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在這邊夾邊吃的過程中,就很容易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感染。尤其是對嬰幼兒,感染風險風險相當高,所以不推薦用大人食用過的餐具直接給嬰幼兒喂食。
建議大家一起吃飯時,準備一雙公筷,一個公勺,使用公筷公勺來夾菜盛湯,盡可能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感染。
另外,要保持每年體檢的習慣,如果查出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一定及時進行根除治療,不要把小毛病拖成了大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