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大范圍雨雪降溫 快驅走“開春寒”
發布時間:2019-02-15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463 次
昨日,青海東部、甘肅南部、陜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降小到中雪。近日,陜西東南部、川西高原、華北南部、黃淮中西部、江淮、江漢、湖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轉雪(雨夾雪),部分地區有大雪。
冷熱溫差下,感冒患者增多。驅走“開春寒”,防治“寒包火”,試試專家們的“三板斧”吧。
吃出溫暖——溫補開胃
“立春后的飲食,調味食材要以蔥、姜、蒜為主打,溫補開胃,吃出溫暖”。立春后的大蔥、韭菜等有溫補作用。韭菜可溫中下氣、調和臟腑;白胡椒能溫胃散寒,做韭菜炒雞蛋或韭菜餃子時加些白胡椒,能預防感冒。另外,板栗、核桃也是溫補脾胃、補腎強腰的好食材。
捂出溫暖——腰膝要暖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由冬入春,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需要適應,要適當捂一捂。“開春時節,氣溫有時會突然回冷,要捂好腰、肚、膝、腳這幾個部位”。腰為腎之府,是人體陽氣的根基。另外,人體下肢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易受寒冷的侵襲,也要捂好。
按出溫暖——摩擦驅寒
“擦熱法簡單易行,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關節畏寒怕冷的癥狀”。將雙手手掌心放在膝關節上,用合適的力度、均勻地進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發紅、發熱,可給關節“加溫”。另外,搓搓腰眼處(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4寸凹陷處),能溫暖腎陽,整個身體也會感覺熱乎起來。
預防“寒包火”——有仨方法
由于室內外溫差大,體內產熱與散熱失去平衡,容易出現外寒內熱型感冒,頭痛頭暈,流鼻涕,喉嚨腫痛,也就是“寒包火”。三個小方法可防治“寒包火”感冒。
搓大椎
大椎穴在我們脖子后面最大的骨頭下面,正坐低頭,用手順著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個非常明顯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內就是大椎穴。
將雙手掌心搓熱約一分鐘,然后迅速按到大椎穴上,接著沿著背部正中線以大椎為中心上下搓動至少5分鐘,使熱力向下滲透,使大椎穴局部發熱發燙,并向四周放散。
拿風池
風池穴在腦后,從脖子后面兩條肌肉一直向上推,到后發際上面推不動的兩個凹陷就是。雙手中指和無名指分別扣在兩個風池穴上,向上向內用力點按,然后輕輕放松,重復三次,這個地方是驅散風邪的要穴,對預防、治療感冒、頭疼都有很好的療效。
揉涌泉
每晚睡覺之前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到后雙腳發紅,可以預防感冒。泡完腳再用手按揉腳底涌泉穴(腳底二、三腳趾趾縫端和后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每次搓3~5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網
- 上一篇:節假日三類人最需注意健康風險
- 下一篇:重視罕見病群體 讓患者有醫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