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驅寒警惕六大誤區 正確驅寒試試這樣做
發布時間:2021-11-26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589 次
近日,氣溫驟降,許多人都開始想盡辦法做好防寒保暖,但有些人的做法可能并不科學。
冬季防寒保健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喝酒驅寒
喝兩口酒暖暖身子是流傳很久的老方法,白酒含有大量的熱量,飲入體內后,這些熱量會迅速被人體吸收,起到驅除寒冷的功效。
尤其是冬季容易手腳冰冷的市民,那是因為血液達不到四肢,如果這個季節喝點酒,可以達到暖身養身的效果。
解析:喝酒能夠增加熱量驅逐寒氣其實是一個誤區。人喝了酒之所以感到身體發熱,并非是酒產生了熱量,而是酒中的乙醇進入血液后,刺激人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感到溫暖只是表面現象。而且依靠喝酒取得的暖身效果是很短暫的,過度飲酒反而會降低人體的抗寒能力,甚至誘發其他疾病。
誤區二:熱水洗臉
冬季,用熱水洗臉,會感覺特別舒服,有些人更是覺得水越燙越“過癮”。
解析: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后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
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易使面部產生皺紋。
誤區三:長時間使用電熱毯
冬季,有些人喜歡用電熱毯驅寒,尤其是整晚開著電熱毯睡覺。
解析:整夜使用電熱毯,很容易導致鼻部干燥,鼻腔黏膜脆性增強,引發鼻出血。醫生提醒,電熱毯并不是人人都適用,一些特殊人群使用時尤其要慎重。老年人使用電熱毯睡覺時盡量不要整宿使用,可以先開一段時間,溫度也不宜過高。
誤區四:穿著厚睡衣睡覺
有些女性冬季很怕冷,為了防寒,晚上會穿著厚睡衣睡覺。
解析:穿厚衣服睡覺,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的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較厚的被子也會感到寒冷。
誤區五:蒙頭睡覺
冬天睡覺,晚上會感覺冷。很多人習慣用被子蒙住頭睡覺。
解析:這種做法是決不允許的。人靠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氧氣來生存,被窩空間狹小,氧氣量也小。人長期窩在被子里,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第二天起床頭暈、精力不集中、全身乏力……長期這樣,可能損傷肺功能。
誤區六:泡腳水越燙越好
很多人覺得泡腳當然是水溫越高越好,其實不然。
解析:首先水溫高容易被燙傷,其次,冬天由于天氣寒冷,水溫太高會讓人出汗,當身體熱起來后又遇冷就容易引發感冒或風濕等。
而且腳上的皮膚相對也是比較脆弱的,千萬不要用力去搓,以為搓出一層皮就干凈了,其實這是在損害腳的保護層。
試試這樣驅寒
1、運動鍛煉。
鍛練可以強健機體各系統功能,促進組織器官代謝和調節更趨健旺與協調,如此一來則陽氣輸布充沛,寒氣自然就無藏身之地了。
2、按摩驅寒穴位。涌泉穴和勞宮穴是驅寒穴位。
平時可用手掌快速揉搓該穴,直到腳底心發熱為止,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環。勞宮穴則位于手掌心,可以一手握拳,揉搓另一手該穴位,直到手心微微發熱。
3、做好頭部保暖。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4、陽光驅寒。
冬季天氣好時,可以在午后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
5、不要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邪趁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