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可防可治!快來看指南
發布時間:2023-09-13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215 次
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損傷和/或腎功能下降持續超過3個月。它有著“三高一低”的特點: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花費和低知曉率。
很多CKD患者在開始看腎病時已經是處于CKD 4-5期,甚至已瀕臨透析,而這部分患者只是冰山一角,我國CKD早期階段(即CKD 1-2期)的患者比例高達84.3%。
CKD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對CKD的早期篩查、早期識別、規范管理,其意義尤為重要!
《中國慢性腎臟病早期評價與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從早期篩查、控制危險因素、調整生活方式等方面總結了預防CKD發生和發展的要點。
01、重視篩查
CKD篩查的重點人群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群體,應定期篩查。建議每年至少一次,篩查內容包括尿白蛋白定量、基于血肌酐計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也就是尿液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抽血(腎功能)。
根據eGFR分期和尿白蛋白定量對CKD進展的危險程度進行評估,可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簡單地講,eGFR越低、尿白蛋白越多,則越容易進展到尿毒癥。
還有哪些情況更容易發生CKD呢?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異常
高尿酸血癥
長期服用腎毒性藥物
(如解熱鎮痛藥、含馬兜鈴酸類中草藥、新型靶向抗腫瘤藥物等)
環境污染
(如大氣顆粒物及氣態污染物暴露)
腎臟病家族史
......
這些人員應定期體檢,重視尿液檢查,如有異常應及時到專科就診。
02、控制危險因素
早期CKD患者應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達標,盡量降低腎臟病進展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指南》推薦了個體化的血壓、血糖、血脂目標值:
(1)血壓控制在<130/80mmHg,如能耐受,可進一步將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以下;建議老年CKD患者血壓控制在<140/80mmHg以內。
(2)對于合并糖尿病的CKD患者,如健康情況良好、無低血糖病史者,糖化血紅蛋白<6.5%;如有嚴重低血糖事件史、預期壽命較短、合并嚴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發癥者,糖化血紅蛋白放寬至<8.0%。
(3)血脂控制目標為: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8 mmol/L,極高危人群LDL-C<1.4 mmol/L。
03、調整生活方式
改變生活方式是控制CKD進展的基石,應貫穿于疾病管理的始終。
1.運動
提倡合理、適度、規律的運動。即,CKD患者可以運動,也鼓勵運動,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在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最大攝氧量≥50%)前,應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運動負荷試驗,以制定個體化有氧運動方案。
2.飲食
(1)低鈉飲食:建議清淡飲食,限制鈉攝入量低于2.3 g/d(相當于鈉鹽6g/d)。
(2)低蛋白飲食:CKD 1-2期患者均應避免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攝入量0.8-1.0 g/kg/d(只要不暴飲暴食、日日鮑參翅肚,或刻意補充蛋白粉,一般都不會超標)。CKD 3-5期患者,應適當限制飲食中蛋白質攝入,一般0.6-0.8g/kg/d。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減少蛋白質攝入是減輕腎臟負擔的重要措施,但也要注意保證熱量充足和基本的蛋白質營養,避免發生營養不良。
3.戒煙
長期吸煙者通常出現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CKD患者戒煙,可以減少蛋白尿并延緩進展至尿毒癥。吸煙有害腎臟健康。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