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食用碘鹽會增加甲狀腺癌風險嗎?
發布時間:2023-09-13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203 次
甲狀腺癌與食用碘鹽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碘鹽是否會引起甲狀腺癌,以及甲狀腺疾病患者是否應該繼續食用碘鹽一直是人們關注和追問的疑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與探尋碘鹽與甲狀腺疾病之間的關系。
食鹽加碘——預防甲狀腺疾病的有效措施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在體內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生理角色,因為它是合成甲狀腺激素(TH)的必要原料。甲狀腺是人體內負責儲存和分泌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器官,而碘的缺乏或者過量都會對甲狀腺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出現。因此,維持正常的碘攝入量對于維持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中國居民補碘指南》指出,在中國,盡管存在一些水源性高碘地區,但總體上仍是一個自然環境普遍缺碘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的調查顯示,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上海市) 均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全國有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近3500萬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萬人。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醫學界開始探討如何補充碘元素。經過朱憲彝、馬太、陳祖培等幾代內分泌學家的不懈努力,以及在多個地區的試點經驗,最終確定了我國的“食鹽加碘”政策。這一政策的普遍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在臨床上已經極為罕見。此外,還有研究顯示,補充碘元素后兒童的智力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食用碘鹽會不會增加甲狀腺癌風險?
然而,許多人擔心碘鹽攝入過多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上升有關。事實上,適量的碘攝入是維持甲狀腺健康所必需的。而甲狀腺癌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環境因素、放射性接觸等。
在我國,甲狀腺癌作為一種常見腫瘤,患病率近20年來節節攀升。而真正的原因,目前科學界的一致觀點是檢測手段的提高和早期篩查的普及。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甲狀腺超聲作為一項常規體檢項目越來越受到重視。于是,這讓原先“看不見”的結節無所遁形,讓原先“看不清”的結節原形畢露。越來越小的甲狀腺癌被早期發現,而多數甲狀腺癌屬于甲狀腺乳頭狀癌,通常生長緩慢,因此被早期發現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此外,在同一時期,國際上一些碘攝入量沒有增加或保持穩定的國家,甲狀腺癌的患病率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這為上述現象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從具體的研究來看,我國的碘鹽食用量到底有沒有可能使甲狀腺癌患病率升高呢?
在全國31省市自治區開展中國居民碘營養和甲狀腺疾病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多年“食鹽加碘”政策以后,在高水平碘攝入地區甲狀腺癌的患病率并未增加。盡管這是目前最能夠回答食用碘鹽是否會增加甲狀腺癌患病率的最佳證據,再確鑿的循證醫學證據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甲狀腺疾病患者如何食用碘鹽?
對于甲狀腺疾病的人群,碘鹽到底應該怎么吃?是不是全都需要低碘或限碘飲食?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
甲亢的病因有多種,常見的是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其次是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和亞急性甲狀腺炎等,這些病因導致患者體內合成或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甲亢患者需要盡可能地遵循忌碘飲食,以避免攝入過多的碘,進一步合成更多的甲狀腺激素。如果應用放射性碘治療甲亢,含碘多的食物應該禁用至少7 天。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損傷、甲狀腺手術切除、放射性碘破壞和外照射。對于這些類型的甲減,直接補充甲狀腺激素是必要的,過量補碘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腫加重。因此,保持正常飲食即可。
對于因甲狀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壞導致的甲減,患者需要接受甲狀腺激素的替代治療,食用加碘食鹽或未加碘食鹽對甲狀腺一般無明顯影響。如果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后或甲狀腺組織尚有殘留,患者可以正常食用加碘食鹽。如果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導致的甲減,則需適當控制富碘食物的攝入。
橋本甲狀腺炎
橋本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甲狀腺炎的主要類型。碘攝入量是影響本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碘攝入量增加可以促進功能正常單純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的患者發展為甲狀腺功能異常。
因此,建議甲狀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狀腺炎患者適當限碘,可食用加碘食鹽,但適當限制海帶、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攝入。
甲狀腺結節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多為良性,惡性腫瘤約占5%-10%,而絕大多數的良性甲狀腺結節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
對于這部分不需要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患者,目前并未發現碘攝入過多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有明確的相關性,因此可根據自身的碘營養狀態(可檢測尿碘)確定是否需要限碘。
目前,沒有證據明確說明正常食用碘鹽會和甲狀腺癌存在因果關系。甲狀腺疾病患者應遵醫囑進行科學用碘,而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不食用碘鹽外,其他絕大多數居民都建議食用碘鹽。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上一篇:慢性腎臟病可防可治!快來看指南
- 下一篇:為什么秋季痛風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