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對胃的影響有多大?幽門螺桿菌癥狀?
發布時間:2023-11-09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092 次
我國近一半人被這種菌感染,而其他人也可能隨時被它盯上。它就是讓人談之色變的幽門螺桿菌。
不戴口罩不知道自己原來有口氣!你可能感染了“臭名昭著”的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在全球的感染率超過50%,其中中國幽門螺桿菌在成人中感染率達40%~60%。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幽門螺桿菌會通過吃飯等“口口傳播”,然后慢慢破壞胃壁,造成胃部不適,甚至增加胃癌風險。
有這4大癥狀,可能被幽門螺桿菌盯上了
這些癥狀可能在提醒你警惕幽門螺桿菌感染。
1、口臭
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可能會刺激到胃酸的分泌,造成胃和食管動力方面的一些紊亂,從而出現胃食管反流的癥狀,出現口腔異味。
2、腹脹、腹痛
對胃黏膜的損傷和刺激,胃功能紊亂,會出現相應的表現;
3、惡心、嘔吐
再嚴重的,會出現惡心嘔吐的表現。
4、非特異性消化不良
比如噯氣,或者吃完之后老覺得很早就飽了等表現。
5類人都該查查幽門螺桿菌!
“對于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目前常規篩查幽門螺桿菌的方式是無創的,且費用不高,建議有條件者以家庭為單位,結合自身情況將幽門螺桿菌檢查列入年度體檢的備選列表中。”
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負擔重和耐藥率高的特征。
對于存在危險因素人群,每年1次的幽門螺桿菌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存在危險因素人群包括
1、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
2、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
3、60歲以下患者存在未經評估的消化不良癥狀的人;
4、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奧美拉唑等藥物的人;
5、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的人。
做好5點,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傳播,所以預防應該做到這些好習慣:
1、要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食物,即使食用也要做好清潔消毒。
2、注意日常餐具的清潔消毒。
3、避免食用街邊衛生資格不過關的路邊攤等。
4、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聚餐,或聚餐時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5、家長避免口嚼食物后再喂給孩子,加大兒童的感染風險。
此外,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憤怒等情緒刺激。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口氣不清新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從而引起口臭。
胃腸疾病癥狀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多會出現餐后噯氣、惡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癥狀。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需要到醫院做相應的檢查。
發生癌變
隨著病情的嚴重,幽門螺桿菌會逐漸破壞胃腸道壁,引發癌變。而且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而發生胃病的患者,多數與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關系。
菌群失調
感染者一般不會有什么癥狀,但細菌在患者體內長期破壞、寄生、繁殖,隨著病情的發展,幽門螺桿菌會使菌群失調,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疾病。
幽門螺桿菌的預防與治療
保持口腔健康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問題,因此對于陰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緩。這對以后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奠定了相應的預防根基。
少吃生食
幽門螺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長達3年。因此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的要點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吃生食等。
餐具器皿應定期消毒
除了餐具器皿定期消毒外,刮痕嚴重的餐具也需定期淘汰更換,以免細菌殘留。對于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應該盡量使用可以高溫殺菌的不銹鋼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從口入影響健康。
患上幽門螺桿菌后一定要注意生活要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注意飲食規律,戒煙戒酒,禁止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測并遵醫囑服用相關藥物,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有效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