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前區出現這些癥狀,暗示心血管疾病來襲
發布時間:2023-12-1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238 次
天寒地凍,導致血管收縮,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
在此提醒廣大糖尿病人群,一旦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
心絞痛與心肌缺血的表現:胸部陣發性的壓榨性疼痛、憋悶感、鈍痛,部分病例可能呈現不典型的胃痛等癥狀。
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延伸至心前區和左上肢,亦或表現為劍突下的不適。
這些癥狀在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容易誘發,每次發作時長約3-5分鐘,頻率可能數日一次或一日數次。休息或使用硝酸酯類制劑后,癥狀可得以緩解。
一旦出現此類癥狀,應盡早前往醫院進行心臟相關檢查。
心肌炎的表現:冬季流感、新冠病毒二陽、三陽及各類呼吸道感染可能導致心肌炎的發生。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發熱、乏力、惡心、嘔吐等,伴有心悸、胸悶、胸痛以及心率顯著增快等,務必及時就醫進行心臟相關檢查。
爭取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評估心血管疾病的7個檢查
心臟系統檢查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科普下7大類心臟疾病檢查。
1、常規心電圖
心電圖作為一種普及且經濟實惠的無創檢測手段,在患者心前區出現不適癥狀時,具有較高的陽性檢出率,如心肌缺血、早搏等心律失常。
然而,如果在病情發作期間錯過檢查,可能會顯示正常的心電圖。
2、心臟超聲心動圖
俗稱心臟彩超,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它可以應用二維圖像清晰的顯示心臟的結構,評估心臟功能,可以通過彩色多普勒觀察血流狀態,還可以評估心臟和血管的血流動力學。
對于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梗后心臟評估的診斷具有獨到之處,無創且重復性好。
3、心肌酶學檢查(抽血化驗)
心肌酶檢查是常用的一種檢測方法,主要是用來判斷心肌是否有損傷,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肌鈣蛋白T與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最特異的是肌鈣蛋白T,是心肌壞死的金指標。肌鈣蛋白T是肌肉組織的專有營養物質,可以用來反映心肌細胞損傷的程度。
正常人的肌鈣蛋白T的濃度在0.2-0.5μg/L之間,如果低于0.2μg/L,則說明心肌細胞損傷的程度較輕,如果高于0.5μg/L,則說明心肌細胞損傷的程度較重。如果肌鈣蛋白T顯著升高,常提示心肌細胞壞死。
心絞痛、感冒后心律失常、心前區不適,請及時檢測盡早發現心肌梗死或嚴重病毒性心肌炎這類疾病。
4、 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DCG)是通過動態心電圖儀在患者日常生活狀態下連續24小時的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并借助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以發現在常規心電圖檢查時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為臨床診斷、治療及判斷療效提供重要的客觀有效依據。
提高了非持續性心律失常、一過性心律失常、短暫的心肌缺血的檢出率,也擴大了心電圖運用的范圍。
5、運動平板心電圖
運動平板心電圖又稱運動負荷試驗,它是診斷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就是讓受測者在平板上運動以增加心臟負荷。
在此過程中測試者若胸痛發作,且監護的心電圖出現明顯改變并達到相應的診斷標準,就可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
6、冠狀動脈CTA
全稱是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用于臨床心臟和冠狀動脈成像,目前在診斷和排查冠心病方面已經成為臨床重要的無創影像檢查手段。
用于冠心病早期診斷以及可疑患者的篩查等,可大體上了解冠脈血管病變情況,但對較細小的血管不敏感。
7、冠狀動脈造影
俗稱冠造,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是有創檢查,經股動脈、橈動脈或其他周圍動脈,插入一根導管,并送至升主動脈,最后置于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處,打入碘對比劑,使冠狀動脈動態顯影清晰可見,實時實況記錄,從而準確地反映了冠狀動脈的解剖形態及其阻塞性病變的位置、長度、程度與范圍,精確地回答了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等。
讓醫生決策是否需要干預和如何精準干預,有一定危險性但發生概率很低。
具體需要做什么檢查,如何分步實施,請遵醫準。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下一篇:如何知道血管里有沒有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