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應對今冬傳染病 ?
發布時間:2023-12-29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1927 次
每年冬春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經過生物醫學多年發展,我們對流感已經有了很好的武器-流感疫苗,可以預防當季流感發病。
當前新冠JN.1變異體是全球的熱點,目前新加坡已經出現相關的病毒感染病例明顯增多,社會呼吸道疾病風險增加,他們的現實狀況可以給我們提供信息指引。
免疫力是我們對抗病原體的有效武器。免疫力可以得到鍛煉,就像肌肉一樣經常鍛煉,負荷能夠提高,但與肌肉鍛煉相比,如果都是與真實病原體的直接短兵相接發生對抗,就存在較大的風險和健康損害。其實更安全的“訓練”方式是疫苗接種,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提前識別了某種病原體的特征,下次遇到真的病原體就可以有效展開免疫防御系統,起到良好的防御效應。
除了自身的免疫力,人類平均壽命能夠從既往三四十歲達到現在的接近80歲,疫苗的效用功不可沒。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推廣讓小兒麻痹癥導致的肌體殘疾障礙非常罕見,此外其他的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包括麻疹、水痘現在在傳染病房也都很少見了。流感疫苗應用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使用安全,廣泛接種后可以構建群體免疫屏障;對個體而言,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生了流感病毒感染也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的癥狀更輕,恢復緩解也更快,所以為了降低呼吸道疾病的負擔,建議每年的流感季都要接種流感疫苗,最理想是每年11月底前就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種。
醫生群體本身是界面人群,盡管很多醫生是青壯年,但每天接觸大量病人,感染后對自己和門診及住院病人都有風險。醫生群體加強流感疫苗接種,同時作為健康理念向患者宣傳推薦,是未來改善流感疫接種的重要推動內容。
除了疫苗,戴口罩也是應對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應對措施。當前社會已經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節奏,不必人人自危時時警惕戴口罩,這是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但是“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在一些高風險環境,密閉空間比如機艙內有人不停咳嗽伴有可疑呼吸道癥狀,我們就可以主動戴口罩做好相應的防護。另外,勤洗手、保持居室環境定期通風,對于任何呼吸道病原體的防控都能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或者每個人做家庭看護責任人的時候,都有必要或者有責任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現在流行的到底是些什么樣的病原體,針對這樣的病原體有疫苗還是有口服藥物還是有哪些檢測手段,該不該馬上去就診,去哪里就診既沒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又能及時得到評估和治療。把這些信息搜集完整,我們遇到相應的疾病困擾的時候就能做出更加科學理性的應對。
國家層面經過多年發展,科技創新尤其在生物醫藥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和技術儲備。期望未來科學發展可以制備通用型的疫苗,在相應的疫苗骨架上嵌入多種病原體的成分,接種后產生針對多種病原體的免疫力,來降低多劑次疫苗接種的負擔。科學技術、生物醫藥都在不斷發展,相信未來保障自己的健康我們會有更多的利器。
1、傳染病理想的應對模式是盡量不得。流感是傳染病,我們能不得的時候盡量不要得。
2、大量的科學事實證明,新冠病毒能引起反復感染,但是每次感染會累積加重身體的損害,這樣的感染還是應該少得一次盡量少得一次。保持理性應對措施,隨時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評估和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護策略,恰恰是一種理性的,能保證自己更加健康生活的心態和一種處世的原則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下一篇:白天嗜睡,要防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