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體檢不能預防癌癥,早癌篩查了解一下
發布時間:2019-03-21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476 次
1、“防癌體檢”的叫法不準確,應稱之為“早癌篩查”,因為不同癌種的早癌定義不同,檢查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泛泛的檢查很可能流于普通體檢,對于腫瘤防治的意義不大。
2、早癌篩查從目的、項目、醫師到費用,都與普通體檢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兩者不可混淆。
3、45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三代內多人發病)、吸煙嗜酒史等的人群應考慮做早癌篩查。
4、需要注意的是,PET-CT、基因檢測、一滴血等項目查不出早癌,大家不要在這方面浪費錢。
今年以來,從瘧原蟲療法到抗癌藥事件,再到“化療殺人”謠言,癌癥話題一直保持著超高的熱度。然而即便在現代醫學條件下,癌癥治療依然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對于普通人來講,早癌篩查這件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防癌體檢”的叫法不準確,應稱之為“早癌篩查”
目前,社會上更多講的是“防癌體檢”這個詞,其實這個稱呼并不準確,應該統一為“早癌篩查”,因為不同癌種的早癌定義不同,檢查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泛泛的檢查很可能流于普通體檢,對于腫瘤防治的意義不大。
以消化道癌為例,早癌是指“發生于粘膜及粘膜內的癌”,這樣的早癌一點癥狀都沒有,也無法通過血液檢查發現,只有靠主動的、有針對性的篩查才能發現,例如胃腸鏡檢查能發現早期胃癌、結直腸癌或癌前病變。如果檢查發現有胃早癌的話,大部分鏡下切除就可以治愈,治療費用僅僅萬元左右,而晚期胃癌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但治療費用則要上升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所以,早癌篩查,無事安心,有事也便于及早進行醫學干預,有效降低癌癥死亡率,提高生存期與生存質量,還可以節省錢財,尤其對于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肺癌、宮頸癌、乳腺癌等早晚期預后有天壤之別的癌種,更具有重大的防治價值。
二、早癌篩查與普通體檢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一、是檢查的目的不同:普通體檢主要篩查高發普通疾病,如高血壓病、高血脂、高血糖等;而早癌篩查主要篩查早期癌癥以及癌前病變。
二、是檢查的項目不同:例如普通體檢一般只拍胸部X光,但早癌篩查必須要做胸部平掃CT,因為那是篩查早期肺癌的唯一方法。
三、是檢查醫師的不同:普通體檢的醫師不具備專業的腫瘤知識,更不能解讀檢查結果;專業的腫瘤科醫生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擁有豐富的多學科知識。
四、是檢查費用的不同:普通單位體檢一般費用在1000元/人左右,這個價格不可能包含胃腸鏡、CT檢查等項目。
三、45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三代內多人發病)、吸煙嗜酒史等的人群應考慮做早癌篩查
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人明明年年做體檢,但發現癌癥的時候已至晚期。這是因為患者之前做的都是普通體檢,那本就不是以篩查癌癥為目的,檢查項目有限,自然很難探查到癌癥的早期病變。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83/10萬,死亡率為170.05/10萬。有鑒于中國老齡化程度會進一步發展的現實和腫瘤與年齡的高相關性,有很多人都需要正視這個問題——是否要做早癌篩查。
由于不同癌種的高危因素不同,早期癥狀也不同,所以早癌篩查實際上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在此,筆者建議高危人群進行定期的早癌篩查,篩查項目可以根據自己所具有的高危因素來選擇,篩查頻率可以根據前次檢查結果來調整。通用的說,凡是年齡45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三代內多人發病)的、有吸煙嗜酒史等的人群,應該進行早癌篩查。
早癌篩查并不可怕,方法也很簡單,主要項目有胃腸鏡、B超、CT、婦科檢查和血液腫瘤標志物。費用方面,早癌篩查理論上是比普通體檢貴,但是這些項目又不是每個人每年都要全做一遍,所以也不要過于擔心。另外,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永章已經提交了提案,建議規范和普及防癌體檢,并盡快納入醫保。所以在降費方面,大家還可以有所期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ET-CT、基因檢測、一滴血等項目查不出早癌,大家不要在這方面浪費錢。
總之,早癌篩查值得認真考慮,在選擇具體項目之前,應咨詢專業醫師,以評估合理性。
文章來源:騰訊較真獨家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