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減重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發布時間:2023-09-2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097 次
體重是評價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
體重過低和過高均易增加疾病的發生風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環節。
我們不提倡以損害健康的方式來減重,下面給大家梳理一下減重的幾個誤區,看看你中招了沒有?
誤區一、一周減 10 斤
一周減 10 斤這種在短時間內減去大量體重的方法,稱之為快速減重。
快速減重常被應用于那些按重量級別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或者一些演員或明星,因為比賽、特定角色或者良好個人形象需要短時間內大幅下降。
快速減重失去的大部分是人體成分中的水分和蛋白質,并非身體中囤積的脂肪,還會擾亂正常生理功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皮膚黏膜干燥、皮膚彈性減低松弛;誘發膽結石的發生、痛風的發作;女性月經紊亂;注意力、短期記憶力、活力下降等等。
另外,快速減重時體內蛋白質分解和肌肉含量降低,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一旦恢復減重前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體重極易迅速反彈甚至超過減重前的重量。
科學減重提示:超重肥胖者制定的減重目標不宜過高,減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體重0.5-1千克,使體重逐漸降低至目標水平。
誤區二、生酮飲食法(多吃脂肪不吃主食)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70%-80%)、低碳水化合物(5%-10%)和適量蛋白質為特點的飲食模式。其最早提出是為了治療兒童癲癇。
原理是:通過不吃碳水化合物,改變了腦的能量代謝方式,從而降低興奮性和緩沖癲癇樣的放電,并非一種適合普通人長期遵守的飲食模式。
“生酮飲食”還沒有長期的效果檢驗,并未被普遍認可,盡管臨床上正在開展一些研究,但其適應癥一般為:BMI大于28、肝腎功能正常的單純性肥胖人群。如果符合適應癥的人想要嘗試,應在醫院專科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切勿擅自嘗試。
生酮飲食之所以被大家熟知一是受到各類自媒體的影響(當然少不了各類減肥產品的營銷),二是迎合了一些人既不想放棄高能量食物又能短期內達到減重效果的惰性心理,豈不知短暫快樂背后隱藏的難以想象的危害。
長期“生酮飲食”有著不可忽視的健康危害:
1、出現嗜睡、疲倦,有口臭、體臭,便秘。
2、機體長期消耗脂肪供能,產生大量酮體可以導致酮血癥或酮尿癥的發生造成酮癥酸中毒。
3、機體組織長期缺少了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水平會下降,容易低血糖、低血壓;大腦長期缺乏葡萄糖利用,易造成腦損傷,如記憶力減退等。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進而致使胸痛(心絞痛)、需要支架植入的動脈栓塞、心臟病發作、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翻一番!
科學減重提示:既要健康又要瘦,吃動平衡為王道,減重關鍵在減脂。
誤區三、忽視減重后的管理
人們往往會在減重一段時間有所成效后就放松對體重的管理,開始恢復以往不規律的飲食,不再堅持鍛煉,體重就容易恢復到以前甚至超過原先的體重,然后又開始重新減重的惡性循環。這種減重后反彈的體重增加往往以脂肪增加為主,會增加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腫瘤的發病風險。
在減重過程中,出現靜息代謝率降低,機體能量消耗降低,在飲食習慣、運動規律和作息規律未改變的情況下,體重和體型沒有變化的階段稱之為停滯期(又稱平臺期),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時間可能從2周到更長時間。
遇到停滯期時真正有效的做法應該是:
1、穩住心態,減重最關鍵就是堅持;
2、調整運動方案,增加能量的消耗;
3、改善之前的飲食結構或模式,變換食物品種;
4、保證充足飲水量,加速機體新陳代謝;
5、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時間,不熬夜。
體重衡量的標準始終以健康為前提:
計算體重指數(BMI),18-64歲成人18. 5≤BMI<24.0為正常
男性腰圍不超85cm,女性腰圍不超80cm,預防中心性肥胖
每個人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要讓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及所謂新媒體時代意見綁架“體重標準”,傷害身體。
學習核心信息,學會判斷,做自己。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下一篇:眼睛酸脹是因為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