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變硬,問題出在早餐上?
發布時間:2023-12-0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036 次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血管問題,都已經成為當下無法忽略的問題。血管變硬變堵,不加以控制,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血管變硬其實離我們并不遠,最新研究發現我國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且普遍不止一處。在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情況下,應該對自己的血管給予更多的關注,保護它們就是遠離疾病。
一、血管變硬,問題出在早餐上?
研究顯示,從不吃早餐的人比每天吃早餐的人,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了87%,總死亡風險升高了19%,可見不吃早餐與較高的心血管死亡率有相關性。
早餐距離上一餐有10個小時左右,人體空腹時間久了會導致血壓升高。經常不吃早餐會導致激素紊亂,更容易有暴飲暴食的行為,還會增加肥胖風險,引發身體血脂水平波動,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習慣性不吃早餐的人患動脈硬化疾病的風險要比吃早餐的人更高,不吃早餐可以說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
為了保護我們的血管,千萬不要再輕視早餐而不吃,可以學習鐘南山院士的早餐吃法,他坦言,早餐吃得好,能讓他精力充沛,還分享了自己的早餐圖片。

二、研究發現: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血管斑塊
研究表示,通過對3067名麗水市的中老年人調查分析發現,我國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且不只有一處,有四成人某處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可達50%以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的彈性會變差,血管就會變硬,慢慢出現硬化斑塊,一般人在30歲時會出現動脈硬化斑塊,40歲時明顯增大、增多,這三個部位是最危險的。
1、心臟“供應站”——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提供養分、氧氣的血管主干道,一旦有了斑塊血管就會變窄,從而影響心臟功能。
冠狀動脈狹窄超50%就會被冠心病盯上,狹窄超過75%就會引發心肌缺血,時間長了就會引發心衰,一旦冠狀動脈里的斑塊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從而出現被心肌梗死盯上,嚴重的還可能致死。

2、大腦“生命線”——頸動脈
頸動脈被稱為大腦的生命線,是血液流向大腦的必經之路,一旦頸動脈有斑塊增大,就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一旦斑塊脫落隨著血流沖到大腦,就可能引發缺血性腦卒中。據統計,有50-75%的缺血性中風都是由頸動脈病變引發的。

3、難以治療的顱內動脈
中國卒中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指出,中國人顱內動脈狹窄發病率非常高,據統計我國每年有40-50萬因顱內動脈狹窄引發的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硬化斑塊不但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生風險,而且手術風險很高,即便取出了血栓,也很容易復發。

三、身體這些表現,說明血管變硬了
1、走得急了胸口疼
冠狀動脈是為心臟供血的重要線路,一旦冠狀動脈狹窄,就會影響心臟血流的供應,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胸口疼的癥狀。如果運動后或情緒激動時,導致心臟工作量變大,更容易引發心絞痛,嚴重的還可能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2、扭頭的時候頭暈
頸動脈血管狹窄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影響大腦的供血,從而出現頭暈等癥狀,扭頭時頭暈癥狀還會加重。這是因為腦血管本身比較狹窄,一旦供血不足,患者就會出現短暫性腦缺血,嚴重的還可能會被腦梗盯上。
3、腿腳涼、麻、痛
老年人走路時小腿肌肉疼,休息后會緩解,或是夜里腿腳發涼,要警惕動脈硬化所致的血管狹窄。下肢動脈血管狹窄,就可能會導致下肢缺血,出現腿腳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下肢壞死、截肢等后果。
四、保護血管,記住這4個方法
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血管,平常要養成下面幾個好習慣。
1、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上要保證營養均衡全面,盡量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少吃紅肉、加工肉和腌制食物等。
2、增加運動、控制身材
肥胖、腰圍大的人更容易被動脈硬化盯上,因此平常要適當多運動,并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3、保持樂觀的心態、學會放松
情緒不佳、處于高壓力狀態的人,更容易被動脈硬化盯上,建議平常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學會放松心情。
4、控制血壓、血脂、血糖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都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平常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脂和血糖,并且盡早戒煙戒酒。
血管變硬變堵,與日常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希望你能做到上面的方法,切切實實保護好血管,享受健康美好生活。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