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病怕冷?醫生教你打寒冬
發布時間:2023-12-26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2039 次
氣溫驟降下,平時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小伙伴可能會出現胃痛、胃脹、反酸、腹瀉等,甚至會因消化道出血而去看急診。
消化道疾病為啥怕冷?天寒地凍,如何打響“保胃戰”?
天氣寒冷會引起消化道黏膜血管收縮
當下,人們由于不規律飲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在內的消化道疾病發病率很高。大部分患者平時沒有明顯不適,但是冬季天氣突然轉冷,消化系統疾病就容易復發或加重,甚至發生出血。
這是因為較低的氣溫容易刺激機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消化道黏膜血管收縮,造成黏膜缺血缺氧。這時患者會表現為上腹脹滿、胃脘部冰涼或疼痛、反酸、燒心。潰瘍一旦侵犯到胃壁毛細血管,就可能引起出血(大出血或慢性出血)。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常見的癥狀有黑便、頭暈、乏力、臉色蒼白、嘔血、出冷汗、血壓下降等。”專家提醒,若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診,否則,隨著出血量增大,可能會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熱性體質過于溫補易出現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疾病患者還能不能好好享受這些美食了?
冬季美食多有溫補功效,對于體質本身就偏熱性的人群就可能積熱在里,進而導致血熱,血熱之邪妄行,容易損傷胃絡。這也就意味著會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因此,專家提醒,本身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冬季進補一定要適度。
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冬季該如何照顧好身體?
首先要注意保暖,腹部避免受涼,避免吃生冷食物損耗陽氣,從而引起胃痛、胃脹。
其次,要避免吃難消化的、過酸、過甜的食物,或者是過多的肉食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第三,冬季食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有的放矢。對于體質比較弱的人群最好吃一些比較平性的食物,比如淮山、芡實、百合,其中淮山既可以養陰又可以健脾,特別適合冬季食用。
對于平時容易口干舌燥的人群可以吃點石斛、白茅根、玉竹、西洋參等。對平時濕熱比較重、容易口干口苦、排便不通暢、舌苔黃膩的人群,平時煲湯時候可適當加一些清熱祛濕的食材,如溪黃草、綿茵陳、火炭母等。對于容易手腳冰涼、陽氣不足的人群,就可以適當吃些當歸生姜羊肉湯來溫補了。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