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總是突然跳得很快,這是怎么了?
發布時間:2024-09-14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1313 次
在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有過心臟突然跳得很快的感覺,或心跳比平時更有力,甚至突然“咯噔”一下。這是我們的身體在發出什么預警信號嗎?
其實,這些情況可能是心悸的表現。
心悸可能短暫發作一陣子,也可能持續存在。如果心悸癥狀反復發作,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精神狀況,一定要引起警惕。
1、心悸時會有哪些癥狀?
因心跳頻率、節律及強度等方面的差異,心悸也呈現出不同的癥狀:
有的人會出現心臟“漏跳”了一拍的不適感,甚至疼痛,這叫做“早搏型”;
也有的人是心跳極快,有時規則(如心房撲動),有時不規則(如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多表現為突然發生突然停止,這被稱為“心動過速型”;
有些患者會有明顯的焦慮癥狀,心率輕度加快但不會超出年齡對應的上限心率,一般是逐漸發生逐漸停止,并常與其他癥狀共同出現,如手面部發麻,不典型的胸痛或呼吸急促過度換氣,這叫做“焦慮相關型”;
還有的人會感覺心跳非常有力、心律規則,但心率輕度加快。多見于器質性心臟?。ㄈ缍獍攴戳鳎┗颊撸憩F為持續性發作,這叫做“脈沖型”。而貧血、腳氣病等疾病也會產生脈沖式心悸。
有時,心悸與以下癥狀一起出現,可能是心臟病或中風(卒中)發作的危險預警信號:
氣短;
胸部疼痛或有壓迫感,這種感覺可能是持續的,也可能時有時無;
胸部不適;
出汗、惡心或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2、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下面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發心悸:
身體不適或強烈情緒
身體壓力(如劇烈運動和發燒)或強烈情緒都可能引起心悸。當感到心煩意亂時,身體會釋放出壓力相關激素(主要是腎上腺素),會對心率造成影響。
當然,因為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后出現的心悸是生理現象,不用太擔心;但其余情況下出現的心悸都是病理現象,需引起重視。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悸非常常見的原因(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包括室上性/室性期前收縮、室上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
心臟疾病
首先是器質性心臟病。包括二尖瓣脫垂、重度二尖瓣反流、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擴大和/或心功能衰竭、肥厚型心肌病等。
有時,心悸還可能是由于對心臟進行電擊出現失誤導致的心跳過快或不規律。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房顫,這是一種心臟快速或不規則跳動的感覺。
精神心理疾病
包括焦慮、驚恐發作以及抑郁所致的軀體疾病,年輕、女性心悸患者常見。
某些物質作用
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都可能會引發心悸。某些藥物在服用(如擬交感藥物、血管擴張劑等)或剛停藥(如β受體阻滯劑)期間,也可能出現心悸的現象。
系統性疾病
由于代謝變化導致的心悸,如低血糖。如果身體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如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也可能導致心悸。
性激素變化也會導致心悸,高達42%的圍絕經期和54%的絕經后女性報告有心悸史。此外,發熱、貧血、血容量不足、體位性低血壓等也可能導致心悸。
3、心悸如何治療?
如果出現心悸的感覺,應及時就醫,將病史告訴醫生;如果就診時就有心悸發作,應馬上進行心電圖檢查和體格檢查。部分患者可能還要做一些特殊的實驗室檢查及器械檢查,包括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心臟磁共振成像(MRI)甚至血管造影。
首先,應主要針對病因,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例如對于室上性心動過速,導管消融療效確切、并發癥少,應盡早進行。而對于早搏等良性心律失常,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如停止咖啡因或酒精制品的攝入,或進行心理治療、抗焦慮治療后,都可能有效地控制癥狀。此外,對于系統性疾病及藥物致心律失常,就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治療。
其次,與普通人群及心血管患者預防一樣,應加強對心悸患者的一級預防,尤其對于室性及房性期前收縮患者,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非常必要,包括戒煙、調脂、降壓、控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等措施,要避免高強度及耐力的運動、僅保持適量運動,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風險,且不增加房顫的風險。
很多人擔心,心悸會不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其實,心悸總體死亡率并不高,有研究發現心悸后的1年總死亡率僅1.6%。
但對于有基礎疾病或病史,比如合并器質性心臟或致心律失常心臟病、有猝死家族史的心悸患者,尤其是出現過暈厥、眩暈、胸痛及呼吸困難等疑似由于室性心動過速、心顫等引起的心悸癥狀的患者,情況可能更危險,這些人一定要高度重視,早診早治。
4、如何防范心悸再次發生?
管理心悸的觸發因素,能很好地預防心悸再次發生。具體來說,某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有助于預防心悸或降低心悸發生頻率。
嘗試迷走神經刺激法
做做下列這些能刺激迷走神經的動作,有助于控制心率:
咳嗽;
屏住呼吸并向下用力,類似于排便時的動作;
將冰毛巾蓋在臉上。
避免攝入某些物質
限制咖啡因的攝入量,咖啡因存在于咖啡、茶、某些軟飲料,甚至巧克力中。
每天飲酒不超過一杯。超過這個量可能會使部分人引發心悸,并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
此外,不要吸煙或吸食含尼古丁的產品。
前面已經說過,某些藥物可能會引發心悸,常見的包括治療哮喘的吸入類藥物和一些治療咳嗽和感冒的非處方藥等。但不要隨便擅自停藥,應該咨詢醫生,醫生可能會建議換用其他藥物。
管理壓力
如果感到沮喪或焦慮,身體就會釋放壓力相關的激素,從而影響心率。醫生可能會建議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協助管理情緒,例如定期鍛煉、談話療法以及多冥想或做瑜伽等放松方式。
保護心臟,要從日常養護開始,做好預防。當然,如果發現有心悸的跡象,一定不要拖延,及時去醫院就診。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疑問,請與聯系刪除,僅用于信息交流。
- 下一篇:肝纖維化是什么?日常怎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