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肝郁到腫瘤只有6步,有這些癥狀你就該養肝了
發布時間:2019-03-28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583 次
“春氣通于肝”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其意思是說,肝應春天,春季養生主要養肝,此時養好肝,能為接下來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有調查顯示,每12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人肝臟有問題。
肝是人體的“化工廠”,一旦肝臟出現問題,有毒有害物質就容易在體內積累,損害全身。
春天養肝等于養命
肝臟承擔著人體的解毒功能,此外,它還承擔著營養元素合成、物質代謝的工作,肩負著膽汁的生成和排泄,身體的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它很重要!
尤其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肝郁不舒的癥狀,建議大家可以對照自查一下——
情志方面:表現出呆滯、無欲狀,看上去總是情緒低落,悶悶不樂;
飲食方面:不思飲食,對吃的沒什么興趣;
癥狀體征:表現出腹脹,胸口滿悶、老想捶胸等。
如果肝郁問題長時間不解決,還會誘發甲狀腺及乳腺疾病等。
以甲狀腺疾病為例,中醫叫“癭”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引起的,稱為氣癭,西醫叫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
其發病路徑,中醫認為是,從肝氣郁結到腫瘤只需6步——
肝氣郁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氣互結——循經上行——結于喉結之處
所以說“養肝等于養命”也不為過。
大行為最傷肝,要堅決遠離
現代人傷肝行為有很多,久視、熬夜這兩大行為是最傷肝的。
《黃帝內經》中的“五勞所傷”指出久視傷血!而肝主目,腎主瞳;而又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
因此用眼過度對五臟皆有損傷,但傷肝最重,因此中醫養生里有“閉目養肝”之說。
《黃帝內經》亦有“人臥則血歸于肝”之說。人在躺下休息時,血歸于肝,特別是夜間11點至凌晨1點時,此時血液流經肝膽,此時身體應得到足夠的休息,養肝血。
熬夜傷肝,是說它一方面影響肝臟的自我修復,另一方面還會影響身體免疫力。
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我們能夠避免的。
比如熬夜,可以選擇盡量在晚11點前入睡。睡前避免激烈的腦力、體力活動,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與心理暗示。
養肝要“區別對待”
要保護肝,必須知道肝“最想要”什么,否則就有可能養出問題!
胃酸本身是偏酸的,網上所謂的“酸味入肝”養肝法,大量吃酸性的東西,使胃酸的濃度進一步升高,導致胃潰瘍出血。
肝對應的正是酸,但養肝并非一味地補充酸,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總的來說,春季養肝飲食,宜“一甘一辛”。
春季養肝應更注重“少酸增甘”
春天要適當減少點酸味食物,增加點甘味食物。
因為酸入肝,甘入脾,春季肝氣旺盛,如果過食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春季的養生原則之一就是減酸增甘。
建議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南瓜、蓮子、紅薯、山藥等。(注意:這里的“酸”與“甘”并非指味道,而是食物的屬性。)
肝氣郁結者,用點“辛”
除了肝氣過盛之外,肝氣郁結也是臨床最常見的病機之一。這部分人群可以多吃點辛味食物來疏散肝郁。
春吃三辛,有助于生發體內陽氣,心情舒暢。
大蒜:增食欲+殺菌
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它不僅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預防感冒、腹瀉、腸胃炎有一定的療效,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的作用,對胃幽門螺桿菌也有一定的殺滅和抑制作用,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病人可以適當食用。
韭菜:起陽+清腸
韭菜有溫腎壯陽,暖腰膝的作用,對于平時四肢冰冷,腰膝酸冷,小便清長者,可以在春季多吃一些。
初春時節,自然界春陽升發,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旺,此時吃韭菜,可幫助人體陽氣回升,增強抵抗力。
洋蔥:殺菌+降壓
洋蔥具有殺菌、降血糖及調節血壓的作用。
洋蔥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食物,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經常食用洋蔥,對于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病人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具有發散、 行氣作用的食物一般就屬于辛味食物 , 比如我們經常用的花椒、蔥、辣椒、香菜,以及上文講到的洋蔥、韭菜、大蒜等。另外,藥材里的薄荷 、川芎 、荊芥之類也屬于辛味。而這些“辛”味不僅具有發散 、行氣的作用 , 還有行血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肝病患者而言,辣是最傷肝的 。所以 , 這類人群在飲食上就要少吃辣椒、生姜等辣味食物 。
另外,許多疾病的發生,不僅僅是因為臟器本身導致的疾病,而是由于情志抑郁從而導致肝氣疏泄失常、肝氣郁結、肝氣運行不暢,進而影響其他臟器乃至整個人體的機能。
所以春季養生時,還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切忌突然的情緒波動,尤其是惱怒。
文字來源:內容整合自養生中國、BTV我是大醫生、都市快報等
- 上一篇:常規體檢五禁忌 隨意舍棄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