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血壓日:醫院還有5%死亡率的病,控制糖和煙就能避免了
發布時間:2019-10-09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367 次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比方,就像汽車的發動機為汽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樣,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也為全身器官和組織提供代謝和活動所需的動力。同時心臟本身也需要血液和氧來保證他自己的正常工作。
心臟供血也是通過血管進行,因為血管整體形狀像頂帽子,所以我們把它叫做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分為左、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再分為左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
從我們的青少年時期開始,就有血脂等血液雜質在血管沉積,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一個自然過程。而如果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肥胖、長期大量吸煙、經常熬夜、長期高度緊張、久坐不動等等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加快進展,直到某一天,血管硬化導致血管過重狹窄,引發心絞痛;或者以一種更慘烈的過程,比如硬化的斑塊破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通俗的講,就是心肌細胞死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冠心病、心臟病。當然,還有一部分特殊病因可以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比如精神壓力太大、情緒極度變化、血管痙攣、血栓堵塞等。
我們來看一些數據,就知道我們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危險之中。
目前全國大約有2.9億人患有心血管病,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個患心血管病,并且這個數字逐年升高。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農村為38.7%,城市為41.1%。每年約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也就是說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無論城市或者農村,男性或者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40歲開始顯著上升。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在沒有現在的急診溶栓和介入治療治療之前,死亡率甚至超過30%,即使目前有先進的醫療手段,也仍有超過10%的死亡率,基層和偏遠地區則更高。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幸存者,若沒有及時開通閉塞的血管,會導致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后期心臟衰竭,具有高致殘率,喪失生活質量和勞動力。當下青中年人群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越來越多,心肌梗死后對病情和長期預后的擔憂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等,發生率也逐漸升高。
我們不停地講急性心肌梗死有多么危險,我們離急性心肌梗死有多么近,有人就會問了,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盡可能地遠離急性心肌梗死呢?也就是說,我們怎么樣去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呢?
我們說,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包括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子。
中醫講“上醫治未病”,那么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就是“治未病”。冠心病常見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等。
目前臨床上的證據和經驗,支持高血壓病人將血壓控制在120-130/70-80mmHg水平能夠更好控制心血管疾病發生,當然,理想血壓更佳。
對于糖尿病病人,支持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于7%水平,基本上就是空腹血糖小于7.2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10mmol/L。
對于高血脂病人,根據合并的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情況,支持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甚至1.8mmol/L以下,必要時還可控制的更低。
對于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久坐、肥胖等,要求戒煙、限酒直至戒酒、規律適當運動,嚴格控制體重等。
第二個層次,就是控制冠心病的進展。一旦明確冠心病,則需要在第一個層次控制的基礎上,嚴格遵從醫生的藥物治療方案,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至需要心臟介入治療或者外科搭橋手術,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生命危險。
冠心病的常規藥物治療方案,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或聯合其他類降脂穩定斑塊藥物,控制血壓、改善心臟肌肉重構藥物,控制心率減輕心肌氧耗從而減少心絞痛發作藥物,以及擴血管、改善心肌代謝等藥物。
文章來源:騰訊健康 醫療家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