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發布時間:2020-12-04作者: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3705 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變冷,氣候干燥,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了加強冬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現將幾種常見的冬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提供給大家。
一、冬季常見傳染病
1.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伴發熱,并累及各種腺組織及各種臟器。
傳染源主要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腮腺炎患兒在腮腺腫脹的前7天至后9天都具有傳染性,主要是唾液的飛沫內含有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空氣飛沫侵入人體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長繁殖,可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時間內接觸兒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潛伏期一般14~25天,平均18天。起病急、發熱、畏寒、頭痛、咽痛、全身不適,青春期婦女受感染后,除腮腺炎外還可繼發卵巢炎,引起月經紊亂和不孕病。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發睪丸炎。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腦膜腦炎,還可并發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偶有重癥因呼吸、循環衰竭致死者。少數病例可發生一側永久性感音性耳聾。
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流感”與“感冒”的直接區別就是癥狀上的有所不同。普通感冒癥狀比較輕微,發高燒的人不多,大約2到5天就可以恢復,而流感除了呼吸道癥狀,同時還會伴有高燒,頭痛、明顯的肌肉關節酸痛,至少一周以上才會恢復。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學生、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易感者接觸患者后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病后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于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
4.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腦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在冬春季節引起發病和流行。其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多、傳播快、流行廣、來勢兇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流腦的傳染源是帶菌者和病人,通過咳嗽、噴嚏、說話等飛沫直接在空氣中傳播。
流腦的潛伏期1~7天,一般2~3天,起病初期常有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嗓子痛、打噴嚏、全身不適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容易誤診為感冒。幾天后病情加重,突然高燒、寒戰、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頸項強直、皮膚有出血點或出現瘀斑等。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出現水皰為特征,病情輕而短暫,兒童多見。
手足口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癥。1~2天內口腔、咽、軟腭、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跖部,出現數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于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于軀干及四肢,數天后干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經過良好,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后良好。
6.感染性腹瀉
秋冬季也容易出現感染性腹瀉病,如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是引起非細菌性腹瀉暴發的主要病因。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常在社區、學校、餐館、醫院、托兒所等處引起集體暴發。諾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的是胃腸炎,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兒童患者嘔吐普遍,成人患者腹瀉為多,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粘液膿血癥狀,通常持續1-2天。此外,也可見頭痛、寒顫和肌肉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
二、秋冬季傳染病的預防
1.多通風: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
2.勤洗手: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飛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和排泄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3.常喝水:特別在氣候干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還有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4.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抵抗力。
5.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6.避免受涼: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堅持體育鍛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
8.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生活不規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9.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10.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并報告給相關部門。
11.按時預防接種:及時給適齡人群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許多呼吸道傳染病。
12.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場所空氣質量差、通風不夠,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盡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13.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使用公筷,同時做好體溫監測,一旦出現發熱等癥狀及時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三、學校最容易出現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因此學校要做好以下幾點:
1.認真做好晨午檢登記,以及學生因病缺勤追蹤學校務必做好每日的晨檢工作:即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其次,對于學生因病缺勤的原因進行追查
2.建立健全傳染病報告制度,保障疫情電話24小時暢通。
3. 學校開展好日常預防性消毒工作,一旦出現疫情,及時開展針對性消毒工作,并做好記錄。
4.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對傳染病認知能力,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來源:定州衛生健康】